课堂革命-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课程建设

2024年12月04日 14:38  浏览:[1315]次

课程建设

 一、课程定位准确,对接行业需求

学校立足重庆市交通强市、智慧城市建设对人才的需求,深入分析隧道工程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,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,对《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》课程进行了科学的定位。经校企共同论证,明确提出以提升学生隧道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,推行“拉链式”实践教学改革,通过线上理论认知与线下技能实操,将BIM等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,打造智慧课堂,创新“准岗式”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,为课程体系优化完善指明了方向。

二、深化课程改革,打造“拉链式”实践教学模式

针对传统实践教学“学中练”不足、“练中学”脱节等问题,学校将理论知识学习、技能训练、项目实践交叉进行,形成“学中做、做中学”的螺旋式、闭环式的教、学、做一体化教学模式。采取项目化教学组织形式,由校企共同开发真实工作任务,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,围绕隧道工程施工各环节开展BIM建模与施工方案设计等,在“做中学、学中做”中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,提升实践操作能力。学校同步配套学分制、学年制、弹性学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,为学生深度参与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三、强化课程思政,突出立德树人

学校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,将课程思政建设与隧道工程专业教育有机融合。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,引导学生传承隧道工人攻坚克难、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。如在讲授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时,通过播放国内外经典隧道工程案例,激发学生投身祖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;在隧道施工工艺与方法教学中,融入南水北调、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者不畏艰险、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,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学校还将劳动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,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实习,提升学生动手能力,磨砺吃苦耐劳品质,实现知行合一。

四、校企共建课程体系,实现“岗课赛证”融通

学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,联合重庆市隧道行业龙头企业,遵循“合作共建、资源共享”的原则,构建了由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“工学交替、理实一体”的模块化课程体系。在课程内容设置上,以施工员、材料员、资料员、测量员等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为依据,将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、岗位规范、操作规程等转化为教学内容,开发了18个教学项目,校企共同制定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,及时将隧道工程施工领域的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标准纳入教学内容,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。学校还将一体化教学、项目教学、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于课程,创新“教、学、做”一体化教学模式。同时,将桥隧工、测量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,推行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,实现“岗课赛证”四位一体,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。每学期举办两次隧道工程技能竞赛,将赛项规程、评分标准引入日常教学,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改。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,202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隧道施工赛项中获得三等奖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
五、深化信息技术与米兰app下载安装最新版本官网融合,打造智慧型“金课”

学校以“智慧教学、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”为目标,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米兰app下载安装最新版本官网深度融合。引进和自主研发VR仿真实训系统,建成集理论教学、技能实训、创新实践于一体的智慧型多功能教室,学生可利用VR设备开展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及安全风险识别等沉浸式实训;开发了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设计与优化等教学项目,学生通过软件进行三维建模、工程量计算、进度模拟等,有效提升空间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;依托学校教学管理平台和国家智慧职教平台,建设了涵盖施工测量、隧道开挖与支护、隧道二次衬砌、防排水与环境保护等核心知识点的在线开放课程,开发了150个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微课,录制教学视频100余个,形成了课前预习、课中互动、课后拓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,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,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。

六、健全质量评价机制,促进课程持续改进

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,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性、教学模式科学性、教学方法有效性、教学资源适用性等方面的诊改评估。坚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、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,动态分析人才需求变化,推动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完善。建立了学生学习过程监测与评价机制,将平时成绩、实践技能、学生作品、获奖成果等纳入课程考核;完善教学督导评价制度,定期开展教学检查、同行评教、学生评教,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。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稳步提升,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%以上,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%

总之,AC米兰主页《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》课程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,坚持需求导向、标准引领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优化课程体系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米兰app下载安装最新版本官网深度融合,强化课程思政,健全质量评价与诊改机制,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创新的特色之路。下一步,要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坚持正确办学方向,深入推进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改革,加快建设高水平专业群,提升创新服务发展能力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。


关闭当前页面

Baidu
map